​我院主办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9-14    浏览次数:

我院主办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文科改革、学好文武艺、全面加强美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指示精神,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2023年9月8日晚,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此次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教育史学会(筹)主办,由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闽南师大闽南文化研究院、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协办,指导单位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

该会议不仅有33所高校机构以及80余位高校学者共同参与,还受到各方学界的重视。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美协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11、12、13届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第13、14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第12、13、14届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晓静;第8、9、10、11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第5任校长、书记、博士生导师吴承业;华侨大学第七任校长贾益民,原福建省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郑传芳;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原福建省舞协副主席缪丽容等领导嘉宾致辞。原闽江学院副院长赵麟斌教授赠诗;中国好医生、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院长康德智教授特意撰文致辞;高等教育出版社特制送花篮致贺等。

在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对从古至今的中国音乐教育历史流变做纵向梳理与横向研究,从新的研究视角再次审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并且对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做深层思考,提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刘瑾开场主持,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苏力博士致辞,随即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本次会议共有24位高校音乐研究学者发言与共同交流。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郑锦扬博士主旨发言,密切关注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传承与发展,从中国式现代化音乐教育的三个角度阐述当下现状。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音乐学系主任、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杨晓琴博士就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教育发展史讲解办学特色。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兼总支部书记,教授。全国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基础专家库专家徐羽中教授就新文科建设的角度,看高等音乐教育开展诗教的意义。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处长,吴志武博士,以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谈谈对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认识。

兰州城市学院讲师曹国梁博士从“晚清传教士音乐教育的三种内容:教会学校、音乐教学、书籍教材”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解说。

山东英才学院徐成龙讲师以《明清时期的海洋音乐——从东南沿海今存古代渔歌谈起》讲解东南沿岸区域的渔歌发展。

哈尔滨音乐学院教授、博导、 音乐学系主任王岩介绍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特色。

莆田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林荣华教授以莆田学院音乐学院为例,探究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及发展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的郑于湄博士以近代闽南侨办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进行探索。

广州大学讲师的韩若晨博士回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与小学音乐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音乐课程内容设置的变迁。

中国龙人文化村总经理、漳州市龙人艺文职业技术学院谢宗煌董事长,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与高校合作设立龙人古琴课堂,发言《面向未来的古琴教育》。

接下来会议下半场由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原音乐学院副院长潘林紫教授主持人宣读,随后由全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宋瑾博士以《又见锦扬师暨回顾艺术课程改革20年》,探索未来艺术教育,更多新科技引入美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华侨大学讲师章兴宝博士,从华侨大学海外艺术教育的开拓角度下,讲解如何在人才培养凸显华文教育特色。

闽南师范大学、博导、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漳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郑玉玲教授在《多学科视野的闽台民间舞研究思考》一题中,讲述新文科理念强调学科交叉基础上以多学科视角梳理闽台民间舞蹈的承继关系,如何讲好闽台舞蹈文化故事。

泉州师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吴少静教授从《闽台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通过梳理、整合和开发传统音乐文化讲述了闽台传统音乐文化。

厦门艺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咏诗舞教材主编杨修圳董事长从《乐舞结合的海外教育》一主题出发力求打造海外音乐教育品牌。

山东艺术学院郑艳丽硕士从《中国音乐专门史的新开拓——<中国诗乐史>课程回望》主题中探究《中国诗乐史》及其课程对中国音乐研究的意义。

泉州师院南音系系主任、泉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白志艺副教授从发言题目:《中华优秀传统南音艺术传承基地创新工作案例》培养南音本、硕人才,构建南音工作坊,锻造非遗传承新生代。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院副院长陈忠松博士,从《贵州音乐教育史研究现状》一文中,一是研究《贵州教育史》这类专题史中有一些音乐史的材料。二是对个别音乐教育亲历者的采访资料。三是个别学者的专题研究。

余光中文学馆-国家一级馆、永春县作家协会主席的发言题目《从一首诗开始的乡村振兴》,2010年开始,永春从乡贤余光中的《乡愁》开始,进行着已长达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一首诗到一出戏、一座馆、一片园,一种乡村振兴的模式,一个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一种可借鉴推广的模式。

山东艺术学院的蒲佳音硕士从《浅谈近体诗学习感受 ——以七言律诗为例》,将目光聚焦于七言律诗的学习,通过对于七言律诗的认识、学习过程、写作以及笔者在此写作过程中的感悟等方面进行论述。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站博士后关涛博士《以民乐团培育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广东省番禺区小学的纵向个案研究》为例,通过对广东省番禺区小学学生学习广东音乐的实证研究发现:民乐团对于培育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有着积极并显著的影响。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副教授、美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宋子龙博士研读《西乐东渐、中乐南移的文化汇聚----论澳门音乐历史传统的独特性》,以澳门音乐历史传统的独特性为主要议题,提出的“西乐东渐 、中乐南移”观点,在内涵及外延呈现了澳门城市音乐研究的全新视域。

最后由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刘瑾在《地缘与情缘——粤港澳三地音乐高等教育对比研究》发言题目中,讲述粤港澳三地的音乐高等教育在21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分析,发现三地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地域上有着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也有着同根通脉、同宗同源的内在联系。

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是一个方向明确、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的高端、紧凑、节约、注重实效的在线学术讨论会,它不仅仅是对中国音乐教育史料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为音乐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重要铺垫。此次会议在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中,闪现了众多智慧的亮点,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料,对增进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以及深入对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供稿:2021级研究生彭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