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老师名师课堂——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哲学思辨
2022年11月04号,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副主任王志刚老师受邀参与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澳门现代芭蕾艺术协会主办的《原创现代芭蕾舞剧编舞者人才培养》项目,王志刚老师赴往澳门,以“中国身韵古典舞的哲学思辨”为课题,为项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者讲述了中国身韵古典舞编创的“根”与“源”,激起了众多学员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热爱,同时也为现代芭蕾编创带来了新的灵感源泉。
寻根溯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势来袭使许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埋没。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次《原创现代芭蕾舞剧编舞者人才培养》的项目中,虽以现代芭蕾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也十分鼓励学员融合创新,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芭蕾作品。在王志刚老师的课程中,学员们不仅领略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对将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与芭蕾舞的融合创新也有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躬行实践
王志刚老师根据个人多年的作品表演与创编经验,认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创作语汇离不开“穿”、“盘”、“晃”、“摇”四大核心动作,他将这四大基本元素视为中国古典舞身韵创作语汇的根基。随后,王老师更是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晃手”、“云手”、“云间转腰”等典型动作为例,亲自带领大家去从每个动作中去切身体会,使得学员们在动作中深深体会到了“穿中有盘”、“摇中带晃”的规律,王老师为学员们总结出了中国古典舞编创“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理念。促使学员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王老师的到来,给学员们对中国芭蕾的创编注入了新鲜血液。
口传心授
王志刚老师除了是专业的舞者,同时他还是优秀的高校教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着独到的见解。王老师建议,在高校教学中,除了给舞蹈专业的学生授课外,还要有一份责任,要将舞蹈的美、舞蹈的好传达给其他专业的学生,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本期线下培训的学员中许多都是高校教师,在王老师引导下大家一起踊跃探讨舞蹈在高校课堂的设计,相互交流意见。王老师提出要将舞蹈的门槛适当降低,让学生敢于舞蹈,爱上舞蹈,通过上舞蹈课的方式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赞同。通过本次课程,学员们学习了古典舞的知识,也打开了高校舞蹈课堂如何开展的思路,受益匪浅。
供稿:康瑾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