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上午于文逸楼622,我院荣幸邀请到了居其宏教授为我们开展《民族歌剧若干问题之我见》讲座专题分享会。居其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居其宏教授从“中国歌剧的历史背景、中国歌剧与人类歌剧的关系、民族歌剧与中国歌剧的关系、对民族歌剧艺术特点的界定、对当前几种不同观点的回应”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居教授首先对中国歌剧进行一个历史梳理,从中国歌剧的诞生发展至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不乏包括一些少有罕见的歌剧和人物,居教授都为我们进行了翔实的介绍。尤其讲到民族歌剧奠基之作《白毛女》,是向党七大献礼的歌剧著作,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在传统音调的基础上载歌载舞,是一部从上到毛主席下到广大老百姓都非常喜欢热爱的歌剧,且在当时走遍了全国大江南北。同时还讲解到中国歌剧的不同样式有歌舞剧、正歌剧、歌曲剧、民族歌剧这四个类别,阐述到中国歌剧是中西合璧的产儿,基于这个事实得出中国歌剧是人类歌剧艺术的一个分支的结论。
居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戏曲与中国歌剧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文化性质的民间性与专业性,二、角色创造的类型化与个性化,三、音乐风格的地域性与广纳性,四、旋律语言的普适性与独特性,五、音乐表现体系的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

最后,居教授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现今民族歌剧中存在不少明显短板,为了走向世界,由衷的赢得国外听众的喝彩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居教授对于民族歌剧若干历史局限分析到,民族歌剧存在在歌剧题材上女强男弱的弱点,在风格陈旧与音调创新上的不足,以及在重唱、合唱和乐队写作上的缺陷;提到专业作曲家应在“写什么、怎样写和写得怎样”上去进行思考、花功夫,尤为在“写得怎样”上,应拿出最专业的姿态和水准去完成歌剧作品,而不是为了时间和数量粗制滥造。在中国歌剧走向国门、走出世界上,任重而道远。
居其宏教授以自己对中国歌剧独到且深刻的见解,用风趣的方式为我们分享了他对民族歌剧的看法,针对目前国内民族歌剧创作与表演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剖析,为民族歌剧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讲座座无虚席,让我们都意犹未尽,此次讲座开拓了我们对中国民族歌剧的视野,了解到了在民族歌剧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也展望了中国歌剧在未
来定会屹立在世界歌剧潮流上的伟大宏图。

(撰稿人:研究生 黄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