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舞讲堂】第218期:
仝妍:“从经验到审美—非遗视角下岭南舞蹈的当代转化”
2022年6月14日上午,音乐舞蹈学院第218期音舞讲堂如期举办。本期音舞讲堂特别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仝妍教授主讲,她以“从经验到审美——非遗视角下岭南舞蹈的当代转化”为主题,分享了“岭南舞蹈的文化记忆”和“岭南舞蹈的艺术呈现”两部分内容,解读岭南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以及当代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发展。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佟树声教授、研究生部副主任彭有庆博士、博士后王珊老师、舞蹈专业研究生及舞蹈本科创新班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仝妍教授先对于“岭南舞蹈”的含义进行解读,区分“民俗舞蹈”和“新创舞蹈”两大岭南舞蹈类别,在岭南地区范国内孕育和发展,以表现岭南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舞蹈形态。
第一部分关于“岭南舞蹈的文化记忆”,仝妍教授认为,非遗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那么就需要把“历史”从过去的生活经验遗存转化为当代人能够理解、感受、体验的申美意象嵌入当代空间,从而使得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活”的精神价值。同时,针对“非遗”语境下的区域性传统舞蹈,仝妍老师分享了自己发表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的《“非遗舞蹈”的历史性观念现代性本质与审美建构》一文,来解释传统舞蹈通过汲取现代资源获得传承的内在生命力。接着,仝妍教授展示了岭南国家级“非遗舞蹈”的统计数据,表面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的“活”的精神价值。
第二部分关于“岭南舞蹈的艺术呈现”,仝妍教授分别从“记忆的空间转化”、“文化的多样共生”、“岭南舞蹈的文化共生”和“审美的超越性”进行解释,播放了关于岭南潮汕英歌舞、著名舞蹈编导梁伦先生和著名舞蹈家陈翘老师的纪录片等,从视频中了解岭南舞蹈发展的曲折历程。仝妍教授总结岭南舞蹈从经验到审美的发展,是通过对传统的脱域与改造完成 “现代化”,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自律的舞蹈艺术,并呈现出具有民族风格与现实情怀的当代中国舞蹈美学特征。
讲座尾声的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踊跃,针对本次讲座向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最后,佟树声副院长对讲座作出了总结,再次对仝妍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勉励同学们从仝妍教授此次讲座中汲取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之后的学习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