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专家讲座继续进行。2019年11月8日14:00,由张萌博士主讲的“传承与创新”主题讲座在演艺中心111室召开。
张萌博士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回顾、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发展中的反思、中国音乐如何在当下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回顾
这一部分主要讲中国音乐的不断发展。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的文化音乐开始大量输入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输入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始。接着新型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专业音乐家和表演人才。国立音专的成立和发展,使中国音乐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的阶段。在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高潮中,像《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第二次大规模输入便是在改革开放后。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思潮,如谭盾老师的作品《鬼戏》中水的运用以及不同音乐元素的拼贴等。

第二部分 中国当代歌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主要从更为个性化、国家化的自我表达、更注重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歌剧的创作呈现‘井喷’、青年一代的崛起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 发展中的反思
张萌博士主要通过反思高文原先生的忠告来讲述,对传统文化理解需要有根,要去感受文化的内涵。找到根才能进行创造,知道原样才能去创新。
第四部分 如何在当下发展
最后一部分,张萌博士提出:发展中国音乐要认识传统,对于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要有自信。回顾反思中国音乐的发展,如果音乐创作离历史的真实越来越远,那么将会使我们的‘创新’失去根基,所以发展中国音乐必须要知根知底。所幸一些音乐家开始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更有创造性的基础上探究中国深厚的音乐传统,在向历史的回望与复原过程中,中国音乐的发展正在完成一次与文化母体的重新联通。当下中国音乐生活中,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正在逐渐摆脱二元对立、泾渭分明的概念,也不在用高低、优劣之类的价值去判断审视各种音乐,而是越过时间与空间界限,使音乐成为我们认识自身和世界、表达内心情感与哲思、与世界其他族群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讲座的最后,张萌博士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当你走出国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介绍中国的音乐?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 周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