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国家一级编导刘江老师应邀来我院为舞蹈系师生做为期两天的“舞蹈编导技法的训练”主题讲座。我院罗洪院长、苏沛祺书记以及全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罗洪院长为刘江老师颁发客座教授聘任书。刘江老师作为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中心评审专家、全国知名的舞蹈教育专家,在舞蹈表演界极富影响力。此次刘江老师受邀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座,对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学院的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

讲座第一天,刘江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进行舞蹈专业学习的。他说,舞蹈编导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种积累并不单单指舞蹈编导技法能力的高低或者个人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高低,而是一种文化积累,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刘江老师讲述了“作品选材”、“文化积淀”、“舞蹈创作的问题”、“舞蹈采风”、“舞蹈思维特性”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在作品选材上,他认为要充分考虑到结构、编舞等问题。在文化积淀上,他例举了邓丽君、林怀民、玛莎葛兰姆的创作,他说道,在作品编创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作品主题背后的文化背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创作,使作品传达思想、表达人性,塑造具有民族情怀的人物形象。在舞蹈创作的问题上,他尤其强调了舞蹈结构雷同化以及编舞随意性的问题,告诉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雷同,创作元素不能过于单一,要大胆创新大胆创作,但是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改变民族元素。在采风上,他认为,舞蹈来源于生活,我们在采风的过程中不是去学动作的,而是学习生活的状态。在舞蹈思维特性中,他对蹈思维与文学思维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舞蹈思维要想得到培养与提升,需要对舞蹈的姊妹艺术有所了解,要保持“好奇心”,要培养浪漫培养真善美。

第二天,刘江老师对舞蹈系学生近期编创作品如男女双人舞《慕绵》、女子群舞《走马姑娘》等七个作品进行了评析,从作品出发,印证了第一天所涉及到的舞蹈编导技法的训练的观点。师生各自都大有收获。
在讲座休息,刘老师与舞蹈系学生亲切交流,分享很多前辈经验。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到的知识、观点,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讲座。
(音乐舞蹈学院 王志刚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