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援藏人,一生援藏情,粤藏情深,

聆听援藏支教同学们的心声——我们有话说(一)

发布日期:2021-02-28    浏览次数:

   第六批援藏支教队队员:音乐舞蹈学院音乐171陈桐欣

2020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充满着期待与挑战的一年。于我而言同样是挑战之年,今年我跳出了原生省份、大学家庭、家人怀抱的舒适圈,来到了西藏林芝波密县完全小学。面对即将开展得实习工作,不仅存在对我的专业挑战、还存在着对我的人际关系处理挑战。

大家好,我是广州大学第六批援藏支教实习生陈桐欣,同时也是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171班的一名同学。2019年,作为大三学生的我对即将来临的实习生活非常迷茫,不知道要去哪所学校实习,不知道具体要做哪些实习学校,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不知道如何适应工作环境。身边亲朋好友的建议更是如潮水一般冲刷着我的脑子,“要找一份以后可以考虑入职的单位”,“要找可以锻炼能力的单位”,“随便找找得了,不用这么苦恼”,这些建议使我更加难以抉择了。学院的微信群也在无时无刻地讨论这件事情,让我有难以呼吸的紧迫感觉。忽然,群里一个文件映入我的眼帘。文件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师范生西藏支教实习前期工作的通知》,脑海突然闪过一丝报名的冲动,便有了之后的故事。

8月19日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日子,背着行李冲向登机口的紧张心情还记忆犹新。那天是我们从白云机场出发的日子,本来就已经是万分激动紧张的日子,却因行李托运的一点小插曲差点没赶上飞机,最后虚惊一场。虽然那时候真的吓得心惊肉跳的,现在想想不失为一段刺激的经历。也预示着前方虽不免有艰辛与困难,但我们迎难而上终将收获成功。

  来到西藏不仅是面对陌生的地方更是要塑造新的自己,把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同事的角色。来到西藏的第一个晚上,是白玛旺堆老师接待我们支教队伍的。他是完全小学后勤部主任,为解决我队“住”的问题,他们在我们来之前已经打扫好教师公寓。当晚旺堆老师亲临教师宿舍帮助我们安置好床铺。这一似父亲、家人般的举动使我们感动不已,并减轻了我对未来未知的不安感觉。在此之后,我们支教队为旺堆老师起来一个亲切且名副其实的花名——“白爸爸”。

很快,小学的课程表出来了,教学计划、教案撰写的工作相继而来。综合组组长张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撰写教案的格式和注意事项,他是一名科学老师,综合组第一次公开课的主角。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天气微凉,公开课课室里早已聚满综合组的老师。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张谋老师开始了他的课堂。张老师的教具主要有白板、黑板、实验器材。看着张老师熟练地运用白板组织同学们开展“点菜”游戏,我竟羡慕起学生来。欢乐的游戏过后,同学们对食物成分的相关知识已经充分掌握。下一个环节便是激动人心的实验环节。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酒精灯,充满好奇的小眼睛认真地盯着手上的东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堂,亦是如此。

公开课过后,张老师便详细地为我们说课。初入教师行列,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听老师说课。边听,脑海中发出许多“哦!原来如此”的感叹。最后,每个老师为张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这次公开课,使我对课堂、教师职业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老师都是由学生成长而来的,课堂设计的考虑不妨站在小学的自己的心理去思考;面对别人给予的建议,要像学生一样虚心接受。

开学第四周,迎来了我的值班工作——住校生巡逻值班,在值班表上写着我的值班搭档名字——郭娟娟老师。在队友的帮助下,我把被铺搬到了学生公寓值班室。郭老师是一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孩子在读幼儿园。在值班中,郭老师不仅教我如何查寝同时还要照顾她的孩子。在郭老师身上,我不仅看见了一位敬业的人民教师,还看见了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教师团体生活中,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占据了日常时间的大部分,作为新人,同事无疑是最能学习的对象,也是最能依靠的家人。

(供稿:陈桐欣)